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慧尚法師及與會大眾合影。 人間社記者劉思菱攝
圖說:大眾專注聆聽講座。 人間社記者張慧欣攝
圖說:佛光山東禪寺慧尚法師主講「禪修的障礙」。 人間社記者劉思菱攝冼都佛學講座 勤修戒定慧遠離煩惱
2025-10-26
冼都禪淨中心10月24日邀請佛光山東禪寺慧尚法師主講「禪修的障礙」,共有60人前來聆聽。
慧尚法師在講座開始時,強調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是修行的核心。其中,「戒」為防非止惡之根本;「定」為安住心念之基礎;「慧」為破除無明之明燈。
法師進一步說道,若不在戒、定、慧中精進,貪、瞋、痴就會潛伏於心,在禪修中也難有成果。為讓大眾更了解三學的重要,法師以農夫割稻草為例指出,割刀若如亂馬,需手緊握稻草方能順利收割,正如我們於修行中需以戒、定、慧調伏其心,才能於道業中有所獲。
法師以提問的方式帶出修「止」與修「觀」的分別,進一步說明禪修的要領。「止」是令心停止妄念、息滅散亂;如靜坐時要專注於呼吸,於一呼一吸間保持清楚覺知;而「觀」是在止息妄念後,進而觀察呼吸的變化。觀能引導止,使修行不陷於昏沉與執著,兩者是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的修持方法。
所謂「善者,大善者,善中善者;惡者,大惡者,惡中惡者」,善惡之分,只在一念之間。法師也與眾分享多個不同宗教名人所說的格言,勉勵大眾要心存善念,煩惱自然就會消滅。當面對不如意之事時常容易生起煩惱,若能轉念向善,以正面思惟看待境遇,就能遠離煩惱。
最後,慧尚法師以「五蓋」結語,提醒大眾在修行之路上最需警惕的五種心障:貪欲、瞋恚、昏沉睡眠、掉悔及疑惑,勉勵大眾唯有覺察並克服這五蓋,心才能清明無礙,禪修才能有所進步。
慧尚法師在講座開始時,強調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是修行的核心。其中,「戒」為防非止惡之根本;「定」為安住心念之基礎;「慧」為破除無明之明燈。
法師進一步說道,若不在戒、定、慧中精進,貪、瞋、痴就會潛伏於心,在禪修中也難有成果。為讓大眾更了解三學的重要,法師以農夫割稻草為例指出,割刀若如亂馬,需手緊握稻草方能順利收割,正如我們於修行中需以戒、定、慧調伏其心,才能於道業中有所獲。
法師以提問的方式帶出修「止」與修「觀」的分別,進一步說明禪修的要領。「止」是令心停止妄念、息滅散亂;如靜坐時要專注於呼吸,於一呼一吸間保持清楚覺知;而「觀」是在止息妄念後,進而觀察呼吸的變化。觀能引導止,使修行不陷於昏沉與執著,兩者是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的修持方法。
所謂「善者,大善者,善中善者;惡者,大惡者,惡中惡者」,善惡之分,只在一念之間。法師也與眾分享多個不同宗教名人所說的格言,勉勵大眾要心存善念,煩惱自然就會消滅。當面對不如意之事時常容易生起煩惱,若能轉念向善,以正面思惟看待境遇,就能遠離煩惱。
最後,慧尚法師以「五蓋」結語,提醒大眾在修行之路上最需警惕的五種心障:貪欲、瞋恚、昏沉睡眠、掉悔及疑惑,勉勵大眾唯有覺察並克服這五蓋,心才能清明無礙,禪修才能有所進步。
最新消息
香港中文大學參訪佛光道場 啟迪智慧探索真理
2025-10-30惠中佛光童軍歡慶成立25周年 共見榮耀與傳承
2025-10-30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外婆5-5
2025-10-30南天寺兒童文學創作駐寺 以文載道傳遞慈悲智慧
2025-10-29佛光童軍與青年慶重陽 長照機構長者暖心房
2025-10-29大明社大公民素養周 談醫療職場中的情緒挑戰與醫病關係
2025-10-29永懷星雲大師生命書寫文學獎入圍名單出爐 決審會議11月29日在南華大學登場
2025-10-29美國新州佛光山文化尋根之旅 參訪小天星
2025-10-29iACT「同一天空下的夜晚」 共同感受愛與希望的力量
2025-10-29倫敦佛光山重陽長青祈福聯誼 敬老感恩共沐法喜
2025-10-29
相
關
消
息







